快捷导航

邮箱

  • 办公室: wgyxy@zznu.edu.cn
  • 辅导员: wyxfudaoyuan@163.com
  • 记者站: wyxjzz2008@163.com

学术交流

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AI时代外语学习与文化交流的新维度

作者: 马鑫    发布时间:2025/10/9 16:14:03    来源:马鑫     访问量:(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外语学习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学习者不仅需掌握语言形式,更要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逻辑、历史语境与社会习俗。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丰富了实现外语学习目标的路径。

AI技术首先改变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方式。通过生成式AI,如ChatGPT、DeepSeek,学习者可以随时生成贴近真实语境的对话、故事甚至文化场景描述,从而直观感知语言在具体文化中的使用方式。AI聊天机器人则提供了跨文化对话模拟环境,学习者可与“虚拟母语者”进行反复互动,锻炼应对文化差异的沟通策略。

在文化理解层面,AI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辅助潜力。它能够快速整合目标语言国家的历史背景、社会习俗、艺术特征等多元信息,为学习者提供立体化的文化导览。例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AI可实时解释文化专有项、历史典故或社会隐喻,帮助学习者越过浅层语言符号,深入理解文本的文化意义。

更重要的是,AI推动了“人机协同”(Machine-in-the-loop)的文化学习模式。学习者可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prompt),引导AI生成特定文化主题的讨论材料、模拟文化冲突案例甚至提供多视角分析。这一过程不仅能培养学习者的元语言能力和技术使用技巧,更促进对文化复杂性的批判性思考。

然而,AI亦有其明显局限。机器生成的文化内容往往缺乏真实人类交流中的情感和语境灵动性,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文化学习的“表面化”和“碎片化”。此外,AI的数据训练集本身可能隐含文化偏见,需学习者具备清醒的批判意识。

因此,外语学习者应秉持“AI为用,而非目的”的态度,让技术应成为拓展文化视野的助手,而非替代真实跨文化体验的工具。真正有效的文化交流,仍需依靠人类的共情力、文化直觉与主观判断力。

面对未来,外语人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善用AI构建更宽广、更深入的文化理解通道,同时保持对技术局限的警觉和对人文价值的坚守。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搭建中外的语言之桥,在文明互鉴中真正实现技术的赋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