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邮箱

  • 办公室: wgyxy@zznu.edu.cn
  • 辅导员: wyxfudaoyuan@163.com
  • 记者站: wyxjzz2008@163.com

教学管理制度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制度

外国语学院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作者: 佚名    发布时间:2010/6/2 12:35:15    来源:佚名    访问量:(0

一、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英语专业将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以发展为主题、调整为主线、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来进行专业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以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来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责任心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将继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跨学科知识、有初步学科研究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能在外事、外经、外贸、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业务洽谈、教学、管理、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对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与习俗有相当的了解和掌握,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知识结构: 

毕业生应具有:广博的英语基础知识,了解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词汇学、文体学、跨文化交际学、翻译等学科基础知识和科研动态,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环节、外贸进出口单证的种类、制作及运作流程,能胜任外贸、外事活动中的业务洽谈、翻译、策划等工作;

4、能力结构

基础能力: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专业能力:毕业生应具有专业操作技能。专业操作技能包括外贸业务操作、外贸制单、外贸函电往来、外经贸文献翻译、商务谈判及外事活动接待与翻译等实际操作技能。

自我发展能力:毕业生应具有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和进行一定的学科研究的能力。

创新能力:毕业生应具有依托现有知识构建新思想、新方法、产生新成果的能力。

5、培养模式

以“基础实、专业通、素质好、适应快”为原则,贯彻“注重通识教育,强化学科基础;形成专业特色,发挥个人特长;培养职业素养,增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多维渗透、课程分段、方向分流”的课程体系,本科四年采用“2+1+1”的培养模式,即2年打基础、1年抓方向、1年抓特长,4年一贯抓好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体为:一、二年级打基础,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三年级抓方向,“以方向课程群”为载体,一方面强化基础,另一方面按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方向分流,按方向加深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同时以社会实践、口译、应用文写作、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课程实践等实践环节和学生社团、兴趣小组为依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并通过开设外语专业系列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四年级抓特长,一方面以专业限选课和全校性公选课为主渠道,另一方面仍以实践环节教学为依托,通过组织学生亲自到外贸、外经、外事、旅游等单位进行实习,帮助学生培养并巩固自己的特长,增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联系,提高应用能力,多层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多方位提供择业需求的支撑。同时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全面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

 在外国语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基础上进行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比例,优化学科梯队结构,努力做到既有教学科研骨干,又有一定数量的后备力量,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一个能相互支持、协作,具有凝聚力的学科群体。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 执行“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的作用,以老带青,尽快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起来。

2.配合学院的规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来培训和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3.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以充实和壮大我们的教师队伍。

4.鼓励教师申报科研立项。通过立项取得一些科研成果,提高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水平。

5.国内外培训及进修。

6. 师资队伍建设年度计划

2011年:“导师制”活动(青-老各1人),年度院内学术报告会活动一次,国外培训及进修(2人),国内访学(1人),人才引进(硕士生1人)

2012年:“导师制”活动(青-老各3人),年度院内学术报告会活动二次,国外培训及进修(1人),人才引进(博士生1人)

2013年:“导师制”活动(青-老各6人),年度院内学术报告会活动二次,国内外培训及进修(1人),人才引进(博士1人,副教授2人)

2014年:“导师制”活动(青-老各4人),年度院内学术报告会活动二次,国内外培训及进修(2人),人才引进(博士1人,外聘教授1人)

2015年:“导师制”活动(青-老各3人),年度院内学术报告会活动二次,国内外培训及进修(2人),人才引进(博士1人,正教授1人)

三、教学改革与计划

根据21世纪对英语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前提,按照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规律,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和改善课程体系来优化人才的培养规格,扩大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整体素质;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来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基础、配套硬件及设施的建设,重点突出教学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构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英语专业教学体系。教学质量的提高应首先从教研室管理制度的完善、教师本身素质的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着手,因此,在规划中着重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1.教研室方面: 

1.1 以外国语学院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为纲,促进教研室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1.2 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和相关课程教学大纲,逐步增加实践课内容,提高实践课程的比率及效果。

1.3 按要求选用、征订国内公开出版、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

1.4 根据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师名单。

1.5 围绕“研究教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三个方面进行教研室活动,体现自身的特色。

1.6 进行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交流教学方法与教改的经验和体会。

1.7 组织本专业教师开公开课、互相听课,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1.8 不定期对任课教师的备课、讲授等教学环节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检查。

1.9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习其他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经验和做法。

2.教师方面: 

2.1 教师严格遵守郑州师范学院的师德规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2 教师自觉遵守外国语学院有关教学管理的规定,明确自身职责,实行自我监督。

2.3 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包括授课、出试卷等。

2.4 教师严格按任务书、课程教学大纲及计划进度组织教学,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悉心辅导学生,解惑答疑。

2.5 严格遵守教学工作规范,不随意调停课,不迟到早退。

2.6 认真做好课程教学总结,按时填写成绩单并对期末考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

2.7 教师重视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自我加压,进行继续学习。

2.8 教师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之余进行科学研究,教学科研并重。

2.9 新开课及新教师(尤其是助教)必须在开始上课前准备全学期课程内容的1/3以上。

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通过对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的修订来进行,重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型、系统性,重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限选课、任选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之间的合理比例。基础阶段强调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开设专业口语课程。高年级开设与学生的专业方向结合紧密的限选课和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亲眼目睹”、“亲自动手”。进一步完善重点课程建设,如日英视听、英美及日本文化、翻译等,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增加实践课内容,提高校外实习的效果。

4.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 

4.1 为了更好地组织、提高实践效果,定期召开“实践性环节教学研讨会”:

邀请外经贸单位的主要领导以及业务骨干、毕业生、兄弟院校专家等参加研讨,就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内容、过程监督、实践效果考核等各项内容进行探讨,积累第一手资料,为培养计划中实践环节内容的调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4.2 更多的老师参与指导学生每一学期的认识实习、外贸函电、外贸单证、英语应用文写作、翻译等课程实践和毕业实习,熟悉实习内容。

4.3 更多的老师通过外贸类课程的进修学习,主动承担高年级的外贸类课程。

4.4 引进2名“双师型”教师,逐步扩大“双师型”师资队伍。

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5.1 授课形式: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现有师资队伍的超负荷运转,部分课程的教学一改以往小班上课的模式,变为合班上大课。大班上课可能存在的一些实际操作问题,如硬件设备的配置、教学活动的组织、师生之间的互动、作业的批改、教学质量的监控等,成为今后课程建设需要重点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5.2 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

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学会多媒体课件制作,更多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同时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和习惯,通过自主学习、远程学习等新的学习途径与教师一起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共同寻找低时高效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四、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措施(现有课程和新增课程建设)

1.1 现有课程建设: 

在现有课程中,加大对基础和专业两个阶段的重点课程的建设,具体包括综合英语、英语视听、翻译、英美文化、日本文化、口译、外贸函电、外贸英(日)语口语等几门课程。建设内容围绕教材的使用及更新,教辅材料的编写,教学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以及教学与相关水平测试或等级、证书考试的结合,如综合英语课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结合,英语类课程与外销员资格考试、BEC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海关报关员考试的结合,翻译类课程与口译水平证书考试的结合等。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进一步提高现有课程的教学实效,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与应用性,使得课程建设体现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要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建设一批重点和精品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投入,加快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通过分期、分批建设的方法,使专业重点和主干课程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院本科课程建设,建设一批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的重点课程,必须以学科带头人、高职称等骨干教师为主,建设若干门重点课程,引导鼓励那些课堂教学效果优、学术研究能力强的教师主持讲授重点课程。

1.2 新增课程建设: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召开校内外研讨会、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知识体系的要求,把握市场发展动向,据此增设新的课程门类。新增课程不仅可以为专业类课程,也可为技能性课程或综合素质类课程。一旦确立新增课程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内的地位及其作用,则要全方位地采取措施将其尽快纳入正式教学,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的积累到教学质量的跟踪与评估都要形成一套明确的办法,使得新增课程沿着系统、规范、健康的轨道发展,能够更早地发挥其效用。

1.3 课程建设年度计划: 

2010-2011学年,《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课程建设,将综合英语课、英语视听与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相结合,通过一定的教学研究和探讨,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通过率。

2011-2012学年,重点建设《综合英语》、《翻译》(英语)、《英语视听》、《英美文化》英语课与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相结合,将翻译类课程与口译水平证书考试相结合,通过一定的教学研究和探讨,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通过率的通过率和口译水平证书的获得率。

2012-2013学年,继续建设《英语视听》、《英美文化》、《翻译》(英语)六门课程,继续重点建设《综合英语》、《英美文学》、《英语词汇学》等五门课程,将《综合英语》课与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相结合,将翻译类课程与口译水平证书考试相结合,通过一定的教学研究和探讨,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通过率、考研的通过率及口译水平证书的获得率。

2013-2014学年,重点建设《综合英语》、《英美文学》、《英语词汇学》等五门课程,新增《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口语》、《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语言学》等七门重点课程建设。将翻译类课程与翻译、口译水平证书考试相结合,将《英美文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言学》类课程与考研相结合,通过一定的教学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提高翻译、口译水平证书的获得率和研究生考试的通过率。

2014-2015学年,重点建设《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口语》、《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语言学》等七门重点课程建设,将外贸英语类课程与外贸外销员资格考试、BEC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海关报关员考试相结合,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上述证书。

五、专业特色建设  

1. 跨学科、应用型

我们的英语专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学专业,而是跨学科、应用型的“旅游”、“英语 + 外贸”的复合型专业,培养的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外事、外经、外贸、导游”工作,也可以从事翻译、出版、教育等工作。

2. 实用性、适应快

我们的英语专业(外贸方向)的毕业生一直比较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与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比较实用,到了具体岗位上适应的比较快,这与我们的专业建设思想、培养计划,尤其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是分不开的。

今后5年,继续将基础阶段课程教学与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相结合;继续将高年级阶段专业课程教学,如外贸英语类、翻译类课程与外贸外销员资格考试、BEC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海关报关员考试、中级口译考试等相结合,逐年稳步提高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通过率,同时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上述各类证书。逐年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提高实习基地的质量,提升对学生校外实习的监控效率,最终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效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