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生师生赴马来西亚文化交流(二)
作者: 王聪思 发布时间:2018/11/2 10:40:15 来源:佚名 访问量:(0)
2018年10月30日外国语学生师生赴马来西亚文化交流第二天,早上8点钟学生准时到各自所在的教室上课。白杨和马鑫老师选择了今天要听的level6的课型进行跟班听课。教室里有23名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也有几张中东面孔的学生。上课的老师是一名印裔男教师Jonathan,他介绍自己出生在马来西亚长在马来西亚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马来西亚人。他首先对到他班级进行学习的学生点名,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很快地记住学生们的名字及国家。在他的点名中共有7个国家的学生在此班级里:中国、印度尼西亚、埃及、苏丹、巴基斯坦、摩洛哥、也门,除中国外,这6个国家分别有1名学生,于是在后面的小组活动中,Jonathan 就把这些学生分成6个小组,这6个国家的学生被分到不同的小组,小组内的其它3名学生则由中国学生组成,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忘掉母语只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能快速提高英语水平。
Jonathan首先介绍了课堂的一些要求:不说母语,只有英语;不看手机,除非查单词的释义;别浪费时间,努力学习等。然后又介绍了遇到生词的一些方法:英语释义;猜测词义等,接着又给出了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这些方法。
紧接着Jonathan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先讨论了一个问题: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after the class? 以此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和互相的了解对方。在学生回答他的一些问题时,他会介绍一些马来西亚的文化特点或者将马来西亚的某一方面和其他国家的这些方面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所带来的不同生活方式、思维等体验。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语言班,语言学习是一个方面,但语言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其实更值得学生关注和学习,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不应该只关注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性学习,更应该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支撑。
Jonathan在第一阶段的上课期间,不停地有学生加入进来,有3个中国学生是迟到了,其中一个旁若无人地进来,看到他的同伴,走过去,结果发现没有椅子,就大摇大摆地经过老师的面前拉了一把椅子,坐下。我感觉他们的课堂比较的随意,不像我们的课堂那么严肃,这是好还是坏还得看最后的结果。
在听课的过程反映了学生的程度其实还有差别的,虽然学生们在同一个level级别里。有的学生老师讲的好多句子都听不太懂,有些词汇也不明白什么意思,因为中国学生占绝大多数,所以他们仍然会用汉语来和同伴交流,“他说的是什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等,完全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不说母语去做。课堂的参与程度也不是特别的高,可能是第一次课有个适应的过程吧。课间时,白杨老师和马鑫老师要求我校的学生上课一定要积极一些,学生说可能是第一次上这样的课,感觉注意力全集中在老师在说什么,没来得及反应要去做什么。